“东北参王”终究还是退市了

  ailucy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上午 8:56

#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3年7月28日,号称“东北参王”的紫鑫药业发布公告,接到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通知,公司终止上市。同时由于公司是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因此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将于深交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后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至此,在证券市场上苟延残喘十六年多之后,紫鑫药业的上市之旅画上了句号。

紫鑫药业究竟是为什么会走到今天,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了?最终紫鑫药业是因为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都低于1元而退市,但是造成紫鑫药业股价持续下跌的原因却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密不可分。

在进入2023年之初,紫鑫药业的股价基本上维持在2元以上,而且那个时候按照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虽然比较糟糕,但是并不至于差到极点。因为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07.7亿元,负债为80.1亿元,也就是净资产还有27.6亿元,每股净资产还有2.1503元,资产负债率74.4%。按照这样的基本财务数据,虽然那一年公司在前一年亏损7亿多元的基础上再次亏损接近10亿元,确实是经营很差,但是也不至于说快垮了。正因为这个原因,不少散户对公司未来还抱有一线希望。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2023年4月底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报之后,4月29日发布年报,同日发布了会计师的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公告。在5.1假期之后公司立即公告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告知书,并且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连续的变故让投资者炸锅了,于是股价连续30天跌停之后直接退市。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在当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中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第9.3.1条第(三)项规定:上市公司出现“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情形,其股票交易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可是为什么会计师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呢?在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中,对五个方面的问题都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质疑,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对公司是否能持续经营做出判断,以及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因此才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前我们说过,当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时候,潜台词实际上就是指公司的账目是假的,这也是为什么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之后中国证监会立即立案调查的根本原因。

这一份审计报告中最有看点的地方就是第二条,会计师对公司报表中关于存货的描述严重不认可。紫鑫药业的主要业务是人参,根据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公司共有存货账目价值约为75.77亿元,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约为60.17亿元。这些巨额存货都是人参!一个公司总资产才103亿元,其中有75亿元以上都是人参。关键是这批人参没办法验证,而是公司直接按当初的购买成本记账的。哪个会计师敢为这样的数字签字背书呢?

什么是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包括生长中的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栏待售的牲畜等。具体到紫鑫药业主要就是在森林中种植的林下参,公司拿出几块土地,说这一片地方种植着价值60亿元的人参。可是会计师怎么才能计量?总不能把地里面的人参挖出来吧?可是不挖出来又怎么能确认?这实际上和当初獐子岛的扇贝和蓝天股份的甲鱼差不多,都是地里的和水里东西,数字完全无法统计,最关键的是这些东西都是活物,说死就死,一旦死了一文不值!

而且价值数十亿的人参数量高达数千吨,这么多人参如果直接流向市场,价格不下跌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根本无法进行统计和确认。再加上其他的几项事宜已经显示公司资金链断裂且债台高筑,甚至职工工资和应缴税费都欠了1亿多元,于是会计师只好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紫鑫药业玩的这一手囤货,实际上和当年康美药业炒三七是一个道理。通过大量的囤积,造成市场上相应品种的供需失衡,于是价格出现上涨,公司囤积的药物价值得到提高,从而财务报表上会非常好看。但是这种囤积只能账本上好看却无法兑现,一旦真的抛售或者持续囤积导致资金后继不足,崩盘不过是迟早的事情。

通过这两家公司同类的案例,实际上告诉我们,上市公司的利润如果是依靠垄断和囤积产生的,也许会在短期几年内维持。但是市场会因为价格上涨而供应增加,最终这种人为的垄断将失败。当年的阿胶是这样,后来的三七是这样,现在的人参还是这样。紫鑫药业不是第一个,也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倒下的企业。



“东北参王”终究还是退市了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了解,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